新加坡的研究人員日前培育出一種經過基因修改的大腸杆菌,這種基因工程菌能夠識別並通過“自爆”的方式殺滅對人體有害的綠膿杆菌。相關論文8月16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分子係統生物學》雜志上。 綠膿杆菌是一種常見細菌,一般寄生在消化道或呼吸係統,具有較強的耐藥性,近年來已成爲醫院內感染的主要細菌,有研究稱10%的院內感染都與其相關,如果被感染者抵抗力較弱甚至會産生致命後果。傳統療法一般是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但沒有殺滅致病菌卻殃及有益細菌的事情經常發生。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阙路寶(Chueh Loo Poh)和馬修·沃克·張(Matthew Wook Chang)對大腸杆菌的DNA(脫氧核糖核酸)進行了修改,使其能夠探測到綠膿杆菌與同類進行交流時所釋放出的一種獨特分子信號LasR。這種分子信號的出現意味著有大量綠膿杆菌的聚集。此時,經過修改的大腸杆菌就如同一顆“生物感應炸彈”一樣會發生自爆並釋放出大量的綠膿菌素。這種物質對綠膿杆菌具有毒性,因而起到將其殺滅的作用。實驗顯示,當這兩種細菌處於單獨的環境中時,經過人工修改的大腸杆菌能殺滅99%的綠膿杆菌。 研究人員稱,該研究的一個重要意義是,爲解決新型抗菌藥物匮乏的局面帶來了曙光。由於抗生素的濫用,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原先的抗菌藥物已經越來越無法起到殺滅作用。但新藥研發周期較長,對抗菌藥物而言,在過去10年中真正投放到市場上的只有兩種。這種青黃不接的局面讓不少人深感擔憂。 雖然這種基因工程菌在實驗中表現良好,但仍然存有缺憾。研究人員稱,目前這種經過修改的大腸杆菌還無法主動尋找目標,在自爆前它們只能守株待兔地坐等致病菌路過。他們希望能找到其他類似的細菌來替代大腸杆菌,如果能實現對目標的主動追蹤,這種方法的殺滅率極有可能達到100%。 下一步,研究人員將進行小鼠實驗以測試這種療法的有效性,並確定這種療法對哺乳動物是否有副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