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9

單反鏡頭知識普及




==================================================

不論是應用于傳統膠片單反相機的鏡頭,還是日漸流行的數碼單反相機專用鏡頭,其鏡頭標識的文字中,都基本包含了鏡頭屬性、焦距參數、光圈參數、所具特點等資訊。詳細地說上列四點可以歸納為:

鏡頭屬性:通常表示該鏡頭是 AF 卡口還是 EF 卡口,通常還包括一些鏡頭類別的標識;
焦距參數:表示鏡頭的焦距範圍,單位為 mm
光圈參數:表示鏡頭的最大光圈係數,有些鏡頭還標識出鏡頭的最小光圈係數;
所具特點:表示鏡頭所採用的特色技術等; 這也是後文中重點解釋的內容。

這些資訊通常的表現方式如“CANON ZOOM LENS EF-S 10 -22mm 13.5-4.5 USM ”。根據這些資訊,使我們判讀出這款鏡頭的完整參數:佳能原廠EF-S電子卡口自動變焦鏡頭;焦距範圍10 -22mm(超廣角2倍變焦);最大光圈係數 3.5-4.5;採用了USM超聲波馬達。

另外, 版本序號也是常見的標識文字內容之一,它表示該鏡頭在同規格鏡頭中,主要表述其屬於第幾代產品。

==================================================

不同鏡頭,最先讓人去認識的必定是它的焦段,如何辨別和認識不同焦段的常用範圍,是最基本、最需要去掌握的知識。

焦段介紹:
10mm左右的焦段,是超廣角焦段。主要用於風景攝影,紀實攝影等,照出來的角度非常大,很有衝擊力。
24mm左右的焦段,是小廣角,主要用於風景攝影,紀實攝影等,旅遊紀念照用這個焦段不錯。
50mm左右的焦段,是標準焦段,視角平易近人,變形少,主要用於風景攝影,人像攝影,紀實攝影等。
85mm左右的焦段,是中焦段,這個焦段主要用於拍人像,靜物等。
200mm左右的焦段,是長焦段,這個焦段常用於抓拍,特寫等。
500mm左右的焦段,是超長焦段,這個焦段就可以打鳥了,也就是拍鳥。
500mm以上的超長焦,打鳥更方便,隔一個操場遠偷拍很輕鬆。

長焦,超長焦還經常被用在體育攝影。

總結發言:
鏡頭上通常有幾個資料:焦距()\光圈\最近對焦點(PS:現在很多都沒有這個參數)
比如說:某鏡頭參數為“18-50mm F2.8-3.5 0.5m-。就是說,這個鏡頭的焦段是18-50mm,在18mm廣角端的最大光圈是2.8,在50mm最大光圈是3.5,最近的對焦點(廣角端)0.5米。基本參數無論什麼牌子都是這樣,至於其他的字樣,比如usmmacro等參看每一個品牌的說明。

一般是光圈越大越好,廣角比標準貴,大炮長焦更貴,恒定光圈比非恒定好.......另外,還有好多其他方面的參數,比如是否有色散片、金屬還是塑膠、有沒有MACRO等等,有太多的影響因素。

再有,廣角拍風景,中焦拍人像,長焦去打鳥或者運動場合。這也只是最基本的說法。

==================================================

單反鏡頭裡,佳能(Canon)和尼康(Nikon)的產品佔據了大部份,另外如賓得(Pentax)、適馬(Sigma)、圖麗(Tokina)和騰龍(Tamron)等知名品牌也各有一片天地。下面將系統地簡介上述品牌鏡頭的標識含義。

CANON 佳能

AL:非球面鏡片,英文全稱 Aspherical 。標記有此“ AL ”文字的佳能鏡頭,表明其在設計中採用的不是球面鏡片。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鏡片的數量,在降低重量和減小體積的同時,能提供更好的光學性能。非球面鏡片一般用來解決廣角和變焦鏡頭中的眩光和邊緣變形等問題。另外在長焦鏡頭中也能提高光學素質。賓得的鏡頭也同樣使用“ AL ”來表示其使用了非球面鏡片。

DO:衍射光學,英文全稱 Diffractive Optical 。標記有此“ DO ”文字的佳能鏡頭,配備多層衍射光學鏡片,同時具有螢石和非球面鏡片的特性。簡單地理解,這“ DO ”標識一般屬於高檔的佳能鏡頭。

EF:電子卡口,英文全稱 Electronic Focusing 。這是佳能專門為其 EOS 系列相機使用的電子自動對焦鏡頭,是我們較常見的佳能鏡頭。它能夠應用在全畫幅和 APS 畫幅的佳能 SLR DSLR 上,其顯著特點是在介面處有一個紅色圓點用於對準機身卡位。

EF-SAPS 畫幅數碼單反專用電子卡口。這是佳能專門為其 APS 畫幅數碼單反相機設計的電子鏡頭,同樣也是我們較常見的佳能鏡頭。它只能夠應用在 APS 畫幅的佳能 DSLR 上,其顯著特點是在介面處有一個白色方形用於對準機身卡位。

EMD:電磁光闌,英文全稱 Electromagnetic Diaphragm 。擁有此項技術的鏡頭可以電子控制開放和收縮光圈。

Float:浮動功能,英文全稱 Floating System 。這是佳能的一種鏡頭設計方法。在近距離拍攝時,採取浮動設計的鏡片會對近距離的像差進行補償,以獲得更優良的像質。

FP:焦點預置,英文全稱 Focus Preset 。擁有此標識的鏡頭,一般也屬於佳能的高檔專業鏡頭。焦點預置功能可以讓鏡頭記憶一定的對焦距離,設置距離以後,鏡頭便能自動回復到所設置的對焦距離,此對焦回復功能甚至在手動對焦模式下亦有效。

FT-M:全時手動,英文全稱 Full time Manual 。擁有全時手動的佳能鏡頭,可以在 AF (自動對焦)狀態下,再手動調整鏡頭焦點。

IS:影像穩定器,英文全稱 Image Stabilizer 。這類鏡頭安裝了佳能特有的影像穩定器,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抵消手抖動而引起的影像模糊。這也是佳能高檔專業鏡頭普遍擁有的標識之一。

L:豪華,英文全稱 Luxury 。它只會出現在佳能的專業鏡頭標識資訊中,是頂級佳能民用鏡頭的標誌。這類鏡頭通常前端還有紅色裝飾圈,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紅圈頭

S-UDS-UD 玻璃, 英文全稱 Super-UD glass 。這樣的標識說明該鏡頭使用了 S-UD 玻璃鏡片。 S-UD 玻璃的光學性能接近螢石,一片 S-UD 鏡片的作用與一片螢石鏡片的作用相當。

UDUD 玻璃,英文全稱 UD glass 。這樣的標識說明該鏡頭使用了 UD 玻璃鏡片。 UD 玻璃的光學性能接近螢石,兩片 UD 鏡片的作用與一片螢石鏡片的作用相當。

USM:超聲波馬達,英文全稱 Ultra-Sonic Motor 。使用 USM 技術的鏡頭可以實現無聲、快速回應的自動對焦。另外,標有“ Ultrasonic ”字樣的鏡頭也同樣是指使用了超聲波馬達。


實例說明:(本人使用佳能,所以找了幾個實例)

EF-S 17-85mm F/4-5.6 IS USM

其中EF-S為專門針對數碼單反畫幅設計的鏡頭(俗稱數碼頭),此型號的鏡頭不能用在全畫幅相機上使用,比如佳能5D。適合於400D40DAPS-C畫幅的機型。

17-85mm 此為鏡頭的焦距,17mm85mm範圍拍攝,一般講焦距越大拍攝範圍越廣,一頭多用。但成像品質往往也越一般。(好的鏡頭設計上不可能兼顧所有焦距段的成像最優化)

F/4-5.6 這一部分是指此鏡頭的最近焦距與最遠焦距的最大光圈值範圍,理論上是光圈值越大越好,但成本造價就會越高。(這個值在鏡頭選擇上比較重要)

IS 有這個標誌說明此鏡頭具備了防抖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拍攝穩定性(注意只是一定程度上的,不可以過分依賴)

USM 這個標誌說明此鏡頭是超聲波馬達驅動對焦的,速度開,噪音低。一般新鏡頭都具備這個指標。

EF 17-40MM F/4L USM

EF說明此鏡頭適合所有佳能相機使用。

17-40MM 這個指標明顯比上一個指標要小,但成像品質就決定在此指標上。

F/4L 這裡面的只有一個4,說明此鏡頭為恒定光圈,最大值是4,理論上講值越大拍攝適用範圍越廣!比如2.8 (另外L這個字母說明此鏡頭為螢石玻璃製造,佳能為之自豪的產品標誌!有L就是牛鏡,同時鏡頭前端有一層紅圈,也就是說有紅圈和L標誌的,就是好鏡頭,而且價格也貴!)

EF 85MM F/1.2L II USM

EF 全幅頭鏡頭。
85MM 表示鏡頭只有一個焦距,不是上面的變焦鏡頭。
F/1.2L 這裡面的1.2表示最大光圈1.2(佳能最牛傑作)標榜鏡頭產業的高端型號。L 紅圈
II 標誌這此鏡頭為2代產品,性能經過改良。

別看此鏡頭只是一個焦距範圍,但價格卻是上面兩個鏡頭的價格總合都買不了的。可說是佳能的鏡皇!!!!


課外題:請判讀EF 24-105mm f/4L IS USM 的完整參數

佳能 EOS 相機專用;
EF電子卡口自動變焦鏡頭;
焦距範圍24105mm
最大光圈係數4
紅圈豪華版鏡頭;
具備影像穩定器;
採用了USM超聲波馬達。



Nikon:尼康

AF:自動對焦鏡頭,英文全稱 Auto Focus 。此類鏡頭配合具有 AF 功能的機身,可以實現自動對焦;對於 AF MF (全手動對焦)卡口相容的機身而言, AF 鏡頭用在 MF 機身上,通常要喪失自動對焦能力。當然,這樣的標識也出現在美能達、奧林巴斯和賓得等鏡頭之上用於表達同樣意思。

AF-SSWM 馬達自動對焦。擁有此標識的尼康鏡頭,說明其採用了採用 SWM 馬達。

ASP:非球面鏡片,英文全稱 Aspherical 。尼康的這個“ ASP ”和佳能的“ AL ”所表達的是同樣意思,即該鏡頭在設計中採用不是球面的鏡片,從而減少了鏡片的數量,在降低重量和減小體積的同時,能提供更好的光學性能。非球面鏡片一般用來解決廣角和變焦鏡頭中的眩光和邊緣變形等問題,在長焦鏡頭中也能提高光學素質。同樣的,美能達、騰龍和適馬也用“ ASP ”來表示其鏡頭使用了非球面鏡片。

CRC:近距矯正系統,英文全稱 Close Range Correction 。和佳能的浮動系統具有同樣功能。

D:距離資訊,英文全稱 Distance 。擁有此標識的尼康鏡頭,可以將拍攝距離參數傳遞到機身實現 3D 矩陣測光和閃光控制。

DXDX 系列鏡頭。這類鏡頭是尼康生產的專門為 DSLR 使用的 APS 畫幅的鏡頭,不可以使用在全畫幅機型上。另外,“ IX ”字樣的標識也是尼康用於其 APS 畫幅機型的鏡頭。

ED:超低色散,英文全稱 Extra-Low Dispersion 。擁有此標識的尼康鏡頭採用了複消色散設計和採用特殊低色散玻璃鏡片,用於減少彩色像差,從而提高長焦鏡頭像質,改善反差和提高清晰度。賓得的鏡頭也使用“ ED ”字樣作為使用超低色散技術的標誌。

IF:內調焦功能,英文全稱 Internal Fousing 。常規的鏡頭是靠移動整個鏡頭系統或者移動前鏡組來實現對焦。在長焦和長焦微距鏡頭中,標記有“ IF ”字樣的鏡頭的是靠移動鏡頭內部的鏡片組來實現對焦的,大大地改善了微距能力。採用內調焦功能的好處是:保持在任何焦點處鏡頭的實際尺寸不改變。同“ IF ”一樣作用的還有“ RF ”(後部調焦)功能。使用“ IF ”“ RF ”來表示內調焦功能的還有適馬、騰龍和圖麗。

M/A:手自一體調焦方式,英文全稱 Manual/Auto focusing 。擁有該標識的尼康鏡頭,具備手動 / 自動調焦切換功能。

NICNikon 集成鍍膜,英文全稱 Nikon Integrated Coating 。它表示這款鏡頭的鏡片使用了尼康特有的鍍膜技術。

SIC:尼康超級集成鍍膜,英文全稱 Super Nikon Integrated Coating 。是 NIC 鍍膜技術的改良型。

SWM:超聲波馬達,英文全稱 Silent Wave Motor 。它是尼康特有的超聲波馬達變焦技術,可以實現無聲而又快速回應的自動對焦。

VR:震動降低功能,英文全稱 Vibration Reduction 。這是尼康特有的鏡頭防抖動技術,和佳能的“ IS ”一樣,擁有“ VR ”標識的尼康鏡頭能夠在一定範圍內抵消手抖動而引起的影像模糊。

實例說明:

AF 80-400mm f/4.5-5.6D ED VR

尼康相機自動對焦鏡頭;焦距範圍 80 -400mm ;最大光圈係數 4.5-5.6 ;具備距離資訊預測功能;使用了超低色散鏡片;擁有震動降低功能。



Pentax:賓得

SMC:超級多層鍍膜,英文全稱 Super Mluti Coating 。標識有“ SMC ”的鏡頭表示它使用了賓得特有的鏡頭鍍膜技術,對畫質的提升有幫助。

實例說明:

smc PENTAX-DA 50mm-200mm F4-5.6 ED

具有超級多層鍍膜賓得相機自動對焦鏡頭;焦距範圍50 -200mm ;最大光圈係數4-5.6 ;使用了非球面鏡片。



Sigma :適馬

APOAPO 鏡頭,英文全稱 Apochromatic。有這樣的標識說明這款適馬的鏡頭採用複消色散設計和採用特殊低色散玻璃鏡片,用於減少彩色像差,從而提高長焦鏡頭像質,改善反差和提高清晰度。

DF:雙調焦,英文全稱 Dual Focus 。這類適馬鏡頭在自動對焦時,調焦環不轉動;在手動對焦時,阻尼適中,所以握持性能很好。

DG:數碼單反專用鏡頭,英文全稱 Digital Group 。這類適馬鏡頭的焦距段適合 DSLR 使用。

DL:豪華版本,英文全稱 DeLuxe 。這類適馬鏡頭儘管其售價並不太高,但功能齊備。如同其他的適馬鏡頭一樣,其配備了專用的遮光罩,具有半檔光圈、手動光圈設定、景深指示、距離指示、紅外矯正指示等功能。

EX:優秀版本,英文全稱 Excellence 。這類鏡頭屬於適馬的專業類鏡頭,特徵是鏡筒為 EX 塗層和有 EX 的標記。

HF:螺旋型調焦,英文全稱 Helical Focus 。這類鏡頭前端不轉動,方便使用定制的遮光罩和偏振鏡,屬於特殊的鏡頭。

HSM:超聲波馬達,英文全稱 Hyper Sonic Motor 。這是適馬所特有的超聲波馬達變焦 / 對焦技術。

UC:超緊湊產品,英文全稱 Ultra Compact 。這類適馬鏡頭體積小、重量輕,便於攜帶。

實例說明:

Sigma 10 -20mm F4-5.6HSM DG

適馬自動對焦鏡頭;焦距範圍10-20mm;最大光圈係數4-5.6;具備超聲波馬達;是數碼單反專用鏡頭。




Tokina:圖麗

AS:非球面鏡片。和上面提到的佳能 ASP 是同樣概念。

AT-X:高級鏡頭,英文全稱 Advanced Technology-Xtra 。這是圖麗生產的大口徑專業鏡頭,特點是鏡頭前端有紅色或者金色環。高成像品質自然是不必多費口舌了。

PRO:專業鏡頭,英文全稱 Proffesional 。這樣的鏡頭可謂是圖麗的最高檔產品,是鏡頭前端帶金色環的 AT-X 鏡頭。

SD:超低色散鏡片,英文全稱 Super Lower Dispersion 。類似于前面提到的尼康“ ED ”標識。

實例說明:

Tokina AT-X DX 12-24mm F4

圖麗自動對焦高級鏡頭;APS畫幅數碼單反相機專用;焦距範圍12-24mm;最大光圈係數4



Tamron :騰龍

AD:異常色散,英文全稱 Anomalous Dispersion 。擁有此標識的騰龍鏡頭,具備消除色散的功能。其主要應用在中長焦鏡頭和部分廣角變焦鏡頭中。

ASL:非球面鏡片。和上面提到的佳能 ASP 是同樣概念。

BBAR:寬頻帶抗反射多層鍍膜,英文全稱 Broad-Band Anti Reflection 。它是騰龍所特有的鏡頭鍍膜技術。

Di:數碼鏡頭,英文全稱 Digitally Integrated 。它是騰龍專門為 DSLR 準備的數碼攝影鏡頭。

LD:低色散鏡片,英文全稱 Low Dispersion

M.O.D:最近對焦距離,英文全稱 Minimum Object Distance 。它的具體數值表明這款騰龍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

SP:超級性能鏡頭,英文全稱 Super Performance 。擁有“ SP ”標識的鏡頭,表示它是一款騰龍的高性能大口徑鏡頭。

XR:高折射率玻璃。使用了此技術的騰龍鏡頭,其體積都很小巧。

實例說明:

Tamron 17-35mm F4.5-5.6Di II

騰龍自動對焦鏡頭;焦距範圍17-35mm ;最大光圈係數 4.5-5.6;數碼單反相機專用;第二代鏡頭。

================================================

不同品牌的鏡頭標識上,我們也能看到相同的一些資訊,如:

CF Micro:全程微距,英文全稱 continue focus micro 。這類鏡頭都可以在所有焦距段下直接調焦到微距拍攝狀態。

Macro:微距功能。表示該鏡頭具有微距拍攝能力,通常都是達到 1:2 及以上放大效果。

Fisheye:魚眼鏡頭,達到特別的魚眼畸變效果。

R:紅外線,英文全稱 Infra Red 。紅外線攝影時調焦基線標誌,刻在鏡頭的鏡筒上。

SC/MC:單層 / 多層鍍膜。

Tele:長焦段鏡頭。

Zoom:變焦鏡頭。

   最後,這些鏡頭的標識文字通常是印刷或者蝕刻在鏡頭前端的壓環上,同時也有在鏡身上印刷相應字樣的做法。一些特殊鏡頭,會在“f-”制光圈的標識下,進一步標識出“T-”光圈標識,比如:Minolta STF 135/2.8[T4.5]。另外那些初級影友不太常用到的、與德國光學工業有關係的鏡頭,如徠卡、蔡司等鏡頭前面都會加上類似“Distagon”這樣的單詞。

================================================

課外題:1.如何來分析這些鏡頭的參數判斷好壞?
比如佳能,有L的就是好鏡頭,當然價格也肯定高。但沒L也不一定就是差頭,比如50 1.4
其次,看焦距,一般情況下,焦距範圍越短為越好,大變焦<小變焦<定焦。
再次,看光圈值,當然是大的比小的好,恒定的比非恒定的好。
其他性能,IS USM II 這種標誌如果都出現在一個鏡頭上,那就最好的,PS:也不要完全盡信這些標誌。

課外題:2.如何選擇自己需要的鏡頭?
首先,看自己的經濟實力,最主要還是看自己最多拍攝的題材範圍,根據實際需要來選擇鏡頭,千萬不要盲目追逐牛頭,多比較多看片多研究。
另外,多詢問身邊的攝友。但每個用單反的人,可能給你推薦的都不一樣,所以最終的選擇,還是要看自己具體需求

我們知道,區數碼單反(也稱為單反數碼相機或者簡稱為DSLR)檔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畫幅圖元連拍速度對焦點數量感光度等等。我們很容易從這些參數中大致分辨出一款數碼單反的檔次。那麼,鏡頭或許就會讓很多人看不懂了。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對於鏡頭來說,比較的前提應該是相同的焦段。例如,一隻長焦鏡頭和一隻廣角鏡頭比較誰好誰壞,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兩者的用途根本不同。 那麼,好的鏡頭有哪些特點呢?首先,好的鏡頭光圈大,口徑大,能比普通鏡頭獲得更大的進光量。高檔次的變焦鏡頭通常採用恒定光圈設計,從廣角端到長焦端,最大光圈不會發生變化。 好的鏡頭有更好的鍍膜,可以更好地防止炫光等情況的出現。炫光在一般拍攝的情況下或許不容易發現,但如果在逆光的條件下,差別就會相當大。 好的鏡頭更多地採用了各種特殊鏡片,例如ED鏡片非球面鏡片等去改善成像品質。你會發現,好的鏡頭的成像從中心到邊緣差別不大,但是一般的鏡頭則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畫面中央部分有不錯的解析力和銳度,但是邊緣要下降不少。 另外,鏡頭筒採用密封設計,可以最大限度防止灰塵以及的水汽的侵蝕。另外,高檔的鏡頭通常都採用超聲波馬達對焦,因此對焦速度快,而且非常安靜。 當然,以上所說的高檔鏡頭的特點,因此很多廠商也為高檔鏡頭做出了很多明顯的標誌,方便大家去識別和選購。例如佳能的紅圈頭,尼康的金圈頭,索尼的“G鏡頭和蔡司鏡頭都是著名的高檔鏡頭,大家可以按需選購。(一)銳度
    銳度很具體,但也很模糊。為什麼這樣說?
其實就每一隻鏡頭而言,什麼光圈,什麼焦距或都對焦到什麼地方都銳利似乎不太可能,對於變焦鏡,希望各個焦段都能銳利如刀切更是不可能。那麼如果看一隻鏡頭的銳度怎麼來檢驗?
1.最大光圈
1)用最近距離拍照
2)距離3-5米處的景物準確對焦後拍照
3)對著無限遠處拍照
2.收小兩檔光圈
1)用最近距離拍照
2)距離3-5米處的景物準確對焦後拍照
3)對著無限遠處拍照
3.用光圈F8或更小的光圈來測試
1)用最近距離拍照
2)距離3-5米處的景物準確對焦後拍照
3)對著無限遠處拍照
    這樣就比較全面了。舉個例子,網上好評如潮的CZJ2.4/35MC的那只鏡頭,我測試過多只,其近拍能力超強,相當銳利,中景也相當不錯,但無限遠時,常常就不太如人意。這樣的鏡頭我們可以說其近景中景銳度很強,但遠景一般。當然不同焦段不同品牌的鏡頭肯定會有不同的表現,這裡也不排除鏡頭的個體差異,東蔡的鏡頭尤其如此。
(二)焦外
    我們來評價一隻鏡頭,尤其大光圈定焦頭,常常很在乎其焦點以外的成像。
對於一隻成像讓我們滿意的鏡頭,常常聽到這樣的評論:焦內銳利,焦外柔和。這個標準具有普遍的意義的。但焦外其實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
不同的焦距不同的光學設計的鏡頭其焦外還應該有不同的標準的。
    對於長焦鏡頭,我們要看其焦外的過渡是不是柔和自然,對於中焦鏡頭,我們看其焦外的標準就應該比長焦頭的指標降下來一些了。而對於廣角鏡頭,一般我們是不在意其焦外的。拿一隻20廣角非要去看其焦外是不是二線,柔和度怎麼樣,我認為有點滑稽。我們評價焦外大致也應該人30頭開始吧。35-135之間的鏡頭淡焦外是最有意義的。如果是200鏡頭,用到光圈F5.6都會虛化得相當不錯,沒有必要去談。而對於50頭則不然,我們常常要看它的焦外好不好了。
    焦外可以是雜亂的,這樣的焦外我們認為二線性很重,感覺生硬。
    焦外可以是柔和的,這樣的焦外我們認為是奶油的,感覺特別軟。
    焦外可以是柔滑的,雖然焦點以外的景物並不是一團糊,但似有非有間卻更大程度地調動了人們的想像,我認為這才是最佳焦外。
    此外焦外與焦點之間的過渡也是應該特別被我們關注的,潘太康2.4/50的那只小餅乾頭的焦外就有一種細膩的感覺,相當好。
    當然焦外也會呈現不同的形狀,有暈化開的,有凝結不動的,還有一堆色點的,更有特色的是螺旋形的,如CZJ的大B與小B
    看焦外時一般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角度去測試。
1.最大光圈近距離對焦,背景距離主體漸次拉開。
2.最大光圈中距離對焦,背景離主體漸次拉開。
3.最大光圈中距離對焦,背景離主體三米開外。
4.最大光圈中距離對焦,背景離主體很遠。
5.收小一檔或兩檔光圈後再進行以上的測試。
6.收到F4F5.6光圈後進行常規拍攝測試,優秀的鏡頭這種條件下也可以看出焦外的虛化來。

(三)色彩
   鏡頭不同,色彩千變萬化。比如日產康泰時的清麗,德產蔡司的華麗,CZJ的濃郁,風格各不相同,其實某些鏡頭還會出現偏***況。
1.油潤感。油潤感的產生有這樣幾個條件。
一是光線充足,光線過於弱,色彩不能正常顯現,無法來評論是不是油潤,雖然也還可以看出,但區別較小了。
二是漫射光與直射光下都試一下,順光測光逆光下都看一下。
    油潤感產生的最關鍵的條件就是一隻鏡頭的加工製造與光學設計。德頭全是有很強的油潤感的,這種油潤感源於什麼?我們有時說不太清。光學結構嗎?似乎不是,日本鏡頭完全可以仿效德國鏡頭設計的,現在確善能生產的ZF蔡司鏡,與康泰時比就不及原廠的有味道。那是鍍膜嗎?似乎也不完全是,估計與膜有一定的關係,因為祿萊的HFT鍍膜就呈現另類的油潤來,毒性很大。可是CZJ中的某些單膜鏡頭色彩依然油潤啊。因為不完全是鍍膜的事兒。那麼最有可能就是光學玻璃的不同成分了。我們知道,不同的玻璃具有不同的特性,肯定在過濾某些頻譜的色光時就會出現小小的差異,而這差異只是一點點,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來,所以我寧願相信這才是最終的原因。
    其實油潤感的產生還與鏡頭表現色彩時對於色彩的銜接表現不同,油潤感強的鏡頭的色彩總是自然而然地暈化般的過渡,色彩有一種漫化開來的傾向,而有些鏡頭的色彩過於乾澀,糾其原因常常是色彩凝集而化不開。
    油潤感的最後一條還在於某種鏡頭所拍的片子中總是帶有一種統一的色調,比如德頭的那種看似古黃而又不是黃的調子。新產的日本鏡頭的色彩就顯得太跳了,沒有統一的色調。
2.色黑比
   沒見過有這樣說的,但我能感覺到,也許稱為色灰比更確切些吧。就是純色與黑色之間的比值。我一直在仔細觀察,我發現德頭出片一般都不是單色的,常常表現出一種複合色來。德頭出片總有厚重感,滄桑感可能與黑色的比值較高有關係。比如用東蔡頭拍藍天,常常並不是純藍,而是一種灰藍,它不要求色彩那樣純淨,但給我們感覺卻更真實——尤其更有藝術的韻味。日本的一些現代鏡頭的色彩就過於純,過於豔而顯得特別輕浮。
關於色黑比的關係可以在照片上表現出不同的風格來。
一張照片的色彩的濃度(飽和度)很高,黑色比例也比較大,就會呈現出一種油畫的風格來。一些西蔡頭全有這樣的特徵。
一張照片的色彩的濃度不高,但黑色的比例比較大,就會呈現出一種中國水墨畫的風格來。一些東蔡頭有這樣的特徵。
一張照片的色彩的濃度很高,黑色的比例卻很少,就會呈現出水粉畫的風格來,一些日本鏡頭就會這樣。
一張照片的色彩的濃度很高,黑色的比例也少,就會呈現出水彩畫的風格來,一些日本鏡頭就這樣。
當然這些也不是固定的,因為色黑比還涉及到光線強度,光線品質,光線角度,曝光補償等一切問題,多種條件下去試一下,對於我們形成某種風格很有益處。
3.色彩的協調
    好的鏡頭出來的顏色總是協調性很強的。兩種補色加到一起並列起來的時候,有時鏡頭會壓低一種色彩的濃度,有時會把其中一種色彩中加入很大成分的黑灰的比例,從而達到協調一致的效果。當然畫面統一在一種色調之中也是色彩協調的一種表現,例如CZJ2.8/80的偏粉,小B的蒼黃古意,萊卡2/50的油黃與陰影處的藍調全是這樣。
    需要補充的是,色黑比與反差並不是一回事兒。反差指的是畫面中最亮部分與最暗部分之間的比值,高反差鏡頭會拉開兩者之間的距離,即使是陰天使用,高反差鏡頭也會有很明銳的感覺,其實就是反差強而帶給人的視覺感覺,一般說來,尼康的鏡頭常常有很強的反差,而佳能鏡頭的反差偏於弱一些,所以尼康的鏡頭給人的感覺很明快而佳能頭的照片給人發悶發肉的感覺。其實佳能的鏡頭不差,是反差給人的視覺的欺騙而已。
    但色黑比不是這樣,與反差無關,是純色與黑之間的比值,照片中給人感覺複合色比較多而純色較少就是色黑比值較低,而照片給人很純淨感覺就是色黑比比值較高。


(四)解像力
    解像力也就是一個鏡頭對於細節捕捉解析度高低的評估。我們一般認為德頭的解像力高,對於線條點塊記錄較為細膩,對於色彩的微小變化也能忠實反映。但這個特點卻與銳度不是一回事。銳度一般指的是圖形邊緣的清晰程度,而解像力更多指的是層次而言。
    當然可以指鏡的造型能力,也可以指鏡頭的繪色能力。造型能力指的是黑白灰的梯階,分得越細越豐富。但有時解像力強的鏡頭常常給人感覺反差不夠,照片發灰。繪色能力是指對於色彩的細小變化都能表現出來,沒有色帶中斷現象。
我們可以這樣來測試。
1.強烈陽光下,對著明亮的景物拍照,然後看其對於高光處影紋的記錄情況,其中鏡頭與鏡頭的特性是不在一樣的,有時我們得注意一個問題,比如潘太康鏡頭如果用相機的正常測光去拍照顯得曝光要過度一些,而梅耶鏡頭則又表現為曝光不足。因此使用潘太康鏡頭時你得曝光補償-0.5-1檔,而使用梅耶鏡頭時你不妨可以正常曝光或+0.5檔,這樣兩者常常有一樣的表現,這時再去看高光的表現。常常有人說,潘太康鏡頭是見光死,高光部分一片死白,我認為是你控制這種鏡頭的手法不正確導致,潘太康不會那樣差。梅耶也不是在高光上那樣強。
2.陰天或弱光下拍照,看暗部的細節,常常可以感受到暗部的表現,德頭幾乎只只對於暗部細節的還原能力都是強大的。
3.強烈陽光下,或都早晚陽光很亮空氣很透的時候,讓照片中有亮有暗,這時就能檢驗出一隻鏡頭對於高反差景物的寬容程度了。
空氣感與空間感或立體感。
其實這幾個概念差不太多,幾乎可以相同看待。產生空間感的原因很多。
會聚的線條的景物,比如我們順著街道或鐵路拍照,由於***的原因,線條會產生會聚,自然會產生空間感。
開大光圈,前景實而背景虛,如果控制得當,也會產生一種空間感,這種情況下,模糊是對清晰的一種賠襯。
利用雨霧天特殊的條件,使近處的景物色彩飽和,遠處色彩清淡或消失,自然會產生一種空間感受。
而對於一隻鏡頭來說,能產生空間感是其解像力強的表現。正因為其對於影像有著細膩的紀錄,才會使人產生一種鞭一種景物從背景中出來的感覺。
當然,合理地利用光圈——也就是景深的原理,也可以產生這種空間感。並非非得開到最大光圈。有些德頭,開到F5.6時還會有著不錯的虛化,空間感當然就強烈了。

(五)對抗逆光能力
    有些鏡頭對付逆光的能力是相當強的,比如尼康的銀廣角,把大太陽收入到畫面中,畫質都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但東蔡的20廣角你也這樣用肯定不會討好,畫面會罩上一層霧似的,色彩豔麗度受到影響,甚至銳度也沒有了。整個畫面沒法看了,這種情況叫起霧。一般說來過去的膠片機的鏡頭對付逆光能力都不是很強。但在使用膠版拍照時卻不見很強的起霧現像,用到CCDCMOS的數碼機上為什麼就這樣怕光?其實是與感覺材料(或元件)有關係。膠版的表面反光遠沒有我們的CCDCMOS前的低通濾色鏡這樣光滑,這個低通濾色鏡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反光鏡哦。如果鏡頭內的消光處理不好,低通濾色鏡收到鏡頭進來的光線會把一部分反射到鏡頭內壁中去,而鏡頭內壁消光又不好,再反射出來,如果N次,再進入到畫面中參與成像,最後的畫質是什麼樣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現代的鏡頭特別講究兩點。一是鍍膜——主要是增透膜,儘量讓鏡片組中的每個鏡頭的反光減少到最低。二是鏡壁消光處理,適馬鏡頭的所謂進行了數碼優化的DG鏡頭就是這回事兒,沒有什麼高深的。
    但有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在鏡頭前加裝遮光罩,不要讓陽光直射入鏡頭就是了,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幾乎每只德頭在對付眩光的問題上都沒有什麼問題了。而我們又不能總是對著太陽拍照,這似乎不是評測鏡頭應該涉及的內容。

(六)色散
    常常聽到有人說,索尼F828是紫邊王。其實紫邊就是色散的一種表現。從根本上講,我們現在無法完全消除色散,只能儘量使其最小化。色散現象在長焦頭上表現尤其明顯。就是牛頭康泰時的85/1.4人像王也不能避免,在尼康的AF85/1.8D上更是常見。
色散是如何導致的呢?
是由於我們生活在陽光下導致的,晚上你去拍什麼也沒有的黑夜當然也就沒有什麼色散了,只是黑黑的一團,連色也沒有,哪來的散?
陽光的光譜分析,我們大致可以提取出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色彩來。如果人為地想看到七彩光有什麼辦法?物理實驗室中有一種三棱鏡,對著陽光,在另一面就會看到折射出來的七色光了。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陽光通過不同的介質時要發生折射的。而不同波長的光折射率是不同的。就是說不同的光成像經過三棱鏡時並不在一個點上了。其中的紫光波長最短了,因此特別容易跑偏。而我們的鏡頭全是由各種不同成分的玻璃組成的,這種介質對於不同波長的光也同樣有著不同的折射,最終出現了色散,這是不是根本上沒辦法避免的事情?
但現代人總會想到辦法的,超低色散玻璃的加入,使鏡頭成像大為改觀,這種玻璃一般由瑩石構成。它對於色光遠不像普通玻璃那樣容易折射出很大的偏差來,所以能對色散進行改善。但其實還是不能根本消除。
但我們所使用的老德國鏡頭——就是稍有點年代的日本鏡頭也是這樣,那時沒有超低色散玻璃呢,但德國的鏡頭的色散並不嚴重,他們用的是什麼樣的辦法來達到的?一直是個迷,更是一個奇跡。
避免色散也有辦法,儘量不拍過高反差的圖像,色譜上的分離現象就不嚴重了。其實評介一款老鏡頭時,我們一般都不對其色散進行評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