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0

腸胃焦慮症病人認知不足

經常胃痛腹瀉是不少都市人的通病,但這些徵狀可能源自心理問題。有調查顯示,超過七成情緒問題求助者有腸胃焦慮症徵狀,但不足一成曾尋求心理輔導。有精神科醫生表示,此症病徵與一般腸胃問題相似,容易令人混淆而延誤求診。金融海嘯以來,求診人數有上升趨勢,從事金融業的求助者更上升達兩至三成。 

香港復康會訪問了二百六十三名因情緒問題求助者,當中近半數人患焦慮症或抑鬱症,約七成二人過去半年曾出現腸胃焦慮症的徵狀,但七成二人對此症並無認識,不足一成人曾尋求心理輔導或催眠治療。


徵狀與腸胃問題相似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建良表示,本港約半成至兩成人患腸胃焦慮症,平均求診年齡為三十歲,患者本身沒有或僅有輕微腸胃問題,但經常腹痛、胃脹、便秘或解便不清等,主要由心理問題或壓力引發,可透過服用腸道藥物及心理輔導等治療。

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社工尹婉萍透露,近期每月約有六、七人出現腸胃問題的新增個案,較金融海嘯前的每月四、五宗多,從事金融業的求助者更上升達兩至三成,相信與經濟環境轉差,及市民對精神健康關注度增加有關。

四十五歲的駱女士年初開始經常感到有胃氣,求醫後發現並無腸胃問題,「當時剛修讀碩士課程,壓力大增,最初以為屬正常情況。」至八月,她開始接觸催眠治療,得悉自己或患上腸胃焦慮症,經三次催眠後再沒有胃部不適,壓力亦得以紓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