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1

福建省會福州

都說福建省會福州,是個「幸福指數」在國內高居不下的城市。她的「福氣」不單單來自這個城市的名字,而是她集中了國內各名城之所長,秀外慧中的氣質。
若將福州與國內名城逐一過招:論「皇氣」,福州自是不及首都北京,但是作為歷史悠久的閩都,古樸優雅的建築比比皆是,大氣從容擺在那兒呢。要說商業化和小資小調,她也不屑於攀比上海的豪華浮誇,低調中更彰顯出淡泊清秀。
再將福州的美食與有「食在廣州」金漆招牌的「羊城」比個高低:一道起源於福州、並在國宴上招呼過美國前總統列根和英國女皇伊利沙白等國家元首的名菜「佛跳牆」,已經是蜚聲中外;再有位於唐代安泰古橋側,因而取名為「安泰樓」的百年老字號酒家,至今仍推出二百多種代代相傳、保持古早滋味的傳統閩菜和風味小吃,更是讓福州的飲食文化錦上添花。
論歷史的厚重,或許福州也未及西安,但坐落於市中心的「三坊七巷南後街」風采依舊,這一片古建築群被譽為「明清建築博覽館」、城市裏坊製度的活化石。在中國以至東南亞佛教寺廟中「德高望重」、巍峨壯觀的千年西禪古寺;還有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馬尾船政文化」等等,都足以讓福州人高高地挺起胸抬起頭,為他們的歷史而驕傲。
最後來比拚城市風光。雖說福州可能也比不上「天堂」蘇杭,但福州整個城市山在城中,城在山內,巍巍旗山的森林氧吧溫泉水滑;蒼蒼鼓山,泱泱閩水,都帶出這個古城的無限風情。身在「福」中的本地人或許都渾然不覺:其實他們的「福氣」由來已久:早在北宋時期,太守張伯玉就對福州的城市環境有獨到見解,他倡導編戶植榕,自此福州滿城綠蔭,暑不張蓋,榕城正是福州靚麗的名片。在福州城區,至今仍有一千多棵古榕鬚根飄拂,枝繁葉茂,為這個「和諧之州,宜居之城」再增添幾分底蘊。
大牌雲集「佛跳牆」
單項比拚,福州也許贏不了上述城市,但這些城市有的福州都不缺。從這個福地歸來,沾了一身的福氣。遂開動腦中引擎,在我們博大精深的語言寶藏中,試圖搜索出一個最恰當的來形容這個城市,沒想到最後卻鎖定在了氣質兩個字。當我們看厭了香港像從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石屎森林,不妨找個周末,隻需一個小時多一點,就可飛抵這個與台灣隻一水之隔的有福之州,當個有福之人。
有人把福州的首席名菜「佛跳牆」,比喻為一部野心勃勃、名角薈萃的賀歲大片。關於該片的「劇本」,就是它的典故,在福州至少流傳有三個以上不同版本,我們不必也無從考究哪個更接近真相,還是讓佛跳牆這寥寥三個字留給我們無窮的想像。而佛跳牆的確是大牌雲集:十八種主料包括海參、鮑魚、魚翅、乾貝、魚唇、花膠、蟶子、火腿、豬肚、羊肘、蹄尖、蹄筋、雞脯、鴨脯、雞腎、鴨腎、冬菇、冬筍等等,幾乎囊括人間美食。
至於要這些大牌明星如何來演繹這部大片,就得看「導演」烹製的功力了:先把十八種原料分別採用煎、炒、烹、炸多種方法,炮製成具有它本身特色的各種菜式,然後一層一層地碼放在一隻大紹興酒罈子裏,注入上湯和紹酒,使湯、酒、菜充分融合,再把壇口用荷葉密封起來蓋嚴。選用木質實沉又不冒煙的白炭,先在武火上燒沸,後在文火上慢慢煨燉五六個小時。揭開壇蓋時的撲鼻濃香,任誰聞到了都要跳牆。
一般認為佛跳牆這部大片的「最佳導演」,是自1865年清代「衙廚」鄭春發開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福州東街聚春園酒樓,諸君請不要把佛跳牆想像成豪華版的香港圍村盤菜。聚春園版本的佛跳牆甫一亮相,你便分得出差別:盆菜汁濃乾身,整盤上枱豪氣而有喜慶氣氛;而佛跳牆用的是精緻小罈分裝按位奉上,賣相雅致衿貴自是與出身相符,淡淡酒香湯清甘濃,口感更綿軟,味道更豐富細緻。
取決於選料的不同和原料級數的分別,聚春園的價格也有多個等級。如果對導、演的「豪華陣容」不是太過執著,市面上當然還有更多其他選擇。
「三坊七巷」多傳奇
福州的「三坊七巷南後街」始建於唐宋年代,興盛於明清,是內地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在歷來文化昌盛,人文薈萃的福州,「三坊七巷」無疑沉澱了這個城市的歷史和精華。
從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以及郎官巷這些坊、巷名,就可看出「三坊七巷」人傑地靈,是出將入相的所在。眾多著名的政治、軍事家(左宗堂、林則徐、嚴復、林覺民、沈葆楨等)、文學家、詩人(冰心、鬱達夫等)從這裏走向中國以至世界的歷史舞台;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父親,也曾在三坊七巷居住。
沿著三坊七巷的中軸線──「南後街」自北向南走,右面三坊,左邊七巷,呈「非」字型排列。三坊七巷裏坊坊亭台樓閣,雕樑畫棟;巷巷花草假山,竹影婆娑。閒時逐一細細品味,猶如走進福州古民居的大觀園。
歷史上的南後街曾聚集了花燈、書坊、裱褙等許多福州傳統工藝行業。如今,福州籍的著名雕塑家林靖先生,為這些南後街上曾經的能人巧匠一一塑像,重現這些傳統行業當年的輝煌:一位老先生端坐桌前埋頭雕刻印書範本,範本上的字清晰可見,旁邊還站立著一位看書看得入了迷的年輕人── 雕版印刷。一位老師傅在紮花燈,一個孩童在一邊騎著竹馬,一手提著燈籠。而這組書畫裱褙的作品最為傳神動人:孩子為父親牽著宣紙,妻子為丈夫捧著漿糊,一家之主工作時的神情專注而執著。在這組塑像的對面,正是在南後街上開業已有一百四十年的「米家船」裱褙店。
米家船裱褙店的店主姓林,他不姓米,也不撐船,但有的是獨到的祖傳秘法和出色的裝裱手藝。慕名前來的清朝福州舉人、書法家何振岱自告奮勇給小店題匾「米家船」。傳說北宋大書畫家米芾喜歡沿著長江飄遊寫生,由於江南氣候潮濕,每到一個碼頭,米芾都把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船頭,一邊晾曬,一邊展示。米家船寓意就取自「米家書畫滿河灘」,米家船的招牌自此名滿福州。
美麗肉燕「肉包肉」
裱褙行業本就是手藝工夫,今日米家船所剩古物也就是長三米、寬一點五米的楠木桌和一楠木長梯,陪伴米家船浮浮沉沉地走過一個多世紀,與眾多百年老字號一起,見證了三坊七巷南後街的興衰滄桑。
如今的南後街上是古風新貌,中西相容並蓄。走在街上,你便會發現眾多百年老字號們在這裏遭遇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面孔。同利肉燕老舖於清光緒年間開業,這家百年老店始創了將豬瘦肉用木棒捶成肉茸,放入上等地瓜(番薯)粉,製成薄如紙張的燕皮,包出一隻隻燕子狀晶瑩剔透、肉香撲鼻的餛飩。這種「以肉包肉」的美麗肉燕,如今在南後街上負責對陣同負盛名、來自香港西貢的滿記甜品。
走到南後街的盡頭,左拐進七巷最南邊的吉庇巷,福州一方再度派出同樣是開業於清光緒年間,經營多達二百多種福州傳統風味小吃的安泰樓酒家,重錘出擊來自大洋彼岸穿上唐裝的星巴克咖啡。正午時分,黃皮白心的星巴克依然還在半夢半醒之間,而穿長衫馬褂的安泰樓已是高朋滿座,古早滋味滿堂飄香。既然如此,何不就點上全席的福州傳統風味小吃,來為榕城之旅畫上完美的句號。
南後街上新與舊互不相讓、傳統與現代和諧交融。物換星移,永遠不變的是三坊七巷的粉牆黛瓦青石板路,匠藝奇巧的曲線山牆,還有衣錦坊裏水榭戲台的歲月留聲。
28D09001_.jpg (94.49 KB)
28D09001_.jpg
28D09003_.jpg (72.19 KB)
28D09003_.jpg
28D09004_.jpg (83.19 KB)
28D09004_.jpg
28D09006_.jpg (70.7 KB)
28D09006_.jpg
28D09008_.jpg (82.84 KB)
28D09008_.jpg
28D09009_.jpg (73.59 KB)
28D09009_.jpg
666.jpg (131.37 KB)
6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