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1

秋高氣爽 草嶺芒花季

每年到11月時,總是忍不住想探訪草嶺古道,體驗一下芒花隨風起伏的啞口,那座古樸拙實的福德祠,還有那層層疊疊的山脈與弧形海岸,然而卻經常受到天候的關係,使探訪未盡能令人滿意。

去年12月,在台北車站搭乘火車,台灣的東北角出現難得晴朗的好天氣,迎著東北季風,鐵道旁的芒花在陽光照射之下,閃著白色的浪花。

_4_0.jpg 

圖1:走草嶺古道,別忘買貢寮的便當。

在貢寮車站對面買了60元的便當,然後漫步前往草嶺古道的起點-遠望坑。

古道路經蠻煙地

古道入口處旁是潺潺的溪流,溪水中閃著「螢火蟲」,曾幾何時這條溪已經有苦花魚?草嶺古道就沿著山邊延展開來,不久,就抵達第一個重要景點就「跌死馬橋」,是一個溫溼的溪穀地形,解說牌說明草嶺古道上有正榕、雀榕、島榕、水同木、牛乳榕等14種榕樹植物。

_4_1.jpg 

圖2:暖冬的陽光,照射在百年的古道。

接續,來到已經休耕的梯田,高聳的筆筒樹、光禿禿的猴不爬(註1),從這裡可以回望到遠處的大海。石階步道開始往上延伸,位於半山腰闊葉林中的一塊巨石,刻著「雄鎮蠻煙」四個蒼勁的大字,1867年(清同治6年)台灣總兵劉明燈所書,相傳為鎮壓山魔之用。

虎碑石蹬小亭邊

步道在林木之間迴繞,走出了樹林到達涼亭,已經有不少的遊客在亭中用餐或休息,涼亭的柱子貼有:「虎碑石蹬小亭邊,遙望古道思前賢」的紅色對聯。過涼亭即是峽穀的起頭,草嶺古道芒花季已過,白背芒已消失在峽穀兩邊的山坡。

_4_2.jpg 

圖3:狂草的虎字碑,具有鎮風的作用。

清同治6年,台灣總兵劉明燈來至草嶺峽穀,突然遇到狂風大霧,因此在這條古徑旁的岩石刻下「虎」字,取「雲從龍風從虎」的意思,狂草的虎字碑,幾乎已經成為草嶺古道的代名詞。

啞口福德保平安

_4_3.jpg 

圖4:土地公與婆,緊靠在一起三百年。

座落在啞口的福德祠年代久遠,據說已有三百年歷史,是台灣現存最老的福德祠之一,年齡要超過前面兩塊石碑。原本無對聯的土地廟,如今刻上了「公老尊萬世,神正享千秋」,土地公與土地婆高踞在這蠻荒之地,保佑著過往的旅人。

站在啞口的觀景台上,往北望是氣勢不凡的峽穀地勢,向南看則是層層疊疊的海岸地形。經不起強勁而寒冷的東北季風,繼續未完成的路程,步道開始急速地轉為往下盤旋,路旁開滿了名叫「台灣山菊」的黃色小花(註2)。

空留思古的情懷

_4_4.JPG 

圖5:楓香樹下,隻剩幾堆坍塌的磚石。

經過僅存的光滑石階,從岩石的磨損程度看來,可以推測這是唯一保留下來的「古道」。就在幾棵楓香樹下,原本是供來往淡蘭古道投宿的旅店,如今隻剩下幾堆坍塌的磚石,無法想像昔日過往旅客投宿的情景,旁邊解說牌標示出原本主臥房、廚房、豬舍與雞舍的位置。

最後在大裏火車站搭乘全新改裝的區間車,在返回台北的途中,東北角已經開始飄著細雨。

註一:九芎是褐色的樹皮夾雜著白色斑痕,樹幹十分光亮平滑,連善於爬樹的猴子都會滑下來,所以又叫「猴不爬」。
註二:台灣山菊屬於菊科植物。葉為多角形,油亮又翠綠,約一個手掌大。花是由外圍的舌狀花和內部的筒狀花所構成。

_4_5.jpg 

_4_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