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8

再親密的人也是另外一個人

少數時候,一場戀愛會拯救一個人,但是,如果特別想得救,我們就必須自己去努力。正如心理諮詢師榮偉玲說:“好的父母是'天賜'的運氣,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好的心理基礎。但是,我們生命之所以有價值,就在於我們能作選擇。而戀愛,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機會。如果我們不把自己全交給潛意識去指揮,我們努力去救自己救戀人,那麼我們每一次戀愛都可以成為一個好的治療機會。”要想達到這一點,除了要學習無條件的愛,也要學習分離。
分離是痛苦的
戀愛是與家庭分離的最後一步,但因為它是對親子關係的深刻複製,所以戀愛關係也尤其難以“分離”,戀人分手帶來的痛不亞於童年時父母與我們的分離。
分手一開始注定是痛苦的,因為我們有很多分離的痛苦記憶。小時候,媽媽或爸爸經常會狠心離開我們,部分是合理的,如工作、學習;部分是不合理的,如父母離婚,或他們根本就不愛我們等等。不管合理還是不合理,我們都受傷,因為嬰儿期我們一開始不會懂得合理不合理。
戀愛的分離一樣具備殺傷力。雖然我們現在懂得了合理與不合理,但是,因為戀愛首先是對親子關係的複制,我們的情感上和童年一樣不想理會合理與不合理,我們只看到了一點:“他不要我了,像爸爸一樣”、“她不要我了,像媽媽一樣”。
關係是不可預測的
童年,我們渴望穩定,渴望父母時時刻刻都守在自己身邊。現在,我們一樣渴望穩定,渴望戀人無時無刻地守在自己身邊。但是,如果爸爸媽媽不與我們分離,那麼,我們就不能成長。如果戀人不與我們分離,我們也一樣不能繼續成長。兩人總是黏在一起,這並不是生命的自然狀態和健康狀態。
建立一個好的關係是非常不容易,因為另一個人你永遠無法真正左右——如果你當真接近這個目標了,那麼這種關係必然會充斥著惡。既然親密關係如此難建立,一些人,尤其是男性,乾脆就放棄親密關係,只沉浸在某個特殊領域裡,並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泰斗,譬如牛頓、康德和凡高等人。
康德彷彿很享受他的孤獨,但對凡高來說,孤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他一生都渴望擁有一個親密的異性關係,只是一直都沒有學會怎樣去建立。“建立關係很難,因為另一個人不可控制;發展理論很容易,因為這完全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你知道,只要付出了,就會有結果。你對未來可以預測,但關係卻是不可預測的。”榮偉玲說。
再親密的人也是另外一個人

“生命是一個過程,戀愛也尤其是一個過程。”榮偉玲說,“如果只將戀愛視為一個結果,我就是要佔有我的愛人,那麼一定會遭遇挫傷。”更重要的是,戀愛不僅是一種治療,也是一種嘗試。我們在嘗試尋找符合自己理想父母形象的對象,我們也在嘗試是否與戀人真的合適。不分青紅皂白地非要黏在一起,只會增加我們生命的痛苦,只會讓我們不斷重複童年的錯誤。
對於很多人來說,過去的生命中充滿錯誤,而戀愛是一個修正的機會。以前有一個不愛自己的爸爸,那麼,好的,我一定要找到一個和爸爸類似的男人,讓他愛上我;以前有一個愛自己的媽媽,那麼,好的,我一定要找一個和媽媽類似的女人,她會好好愛我…… 我們心裡都埋藏著一個夢想:重複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但問題是,無論我們選中的是怎樣一個“理想的父母”,那隻是我們的投射。或許,對方真的非常符合自己理想中的父母形象。但是,對方有過完全不同的生活經歷,他也有一套屬於他自己的理想父母形象,而你卻未必符合。